你的位置:NEIRO 官网 > xDAI中文网 >

这本改变生活的书,今天必须要读|快乐|大白|幸福|好书|我们是谁

发布日期:2025-01-22 14:34    点击次数:176
vol.153夜 读选本好书,让生活松弛有度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善于社交,而有的人总是充满障碍?为什么智商越高的人越难相处?心痛对人的伤害甚至超过头痛?比金钱更有效的激励员工的方式是什么?针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如何理解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如何与他人合作,到如何帮助孩子高效学习、如何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社交天性》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和建议。本文摘录自《社交天性》点击书封,立即入手行文至此,本书传达的信息已经足够清晰了:人的大脑的社会性程度非常高,它所包含的某些最古老的社会性“硬连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亿多年。我们的社会脑促使我们与他人、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它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动我们关注周围的人、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就像橡皮筋不断地弹回到它的中心一样。我们人类也有一个类似的中心,那就是被称为“自我”的东西。自我有许多功能,其中之一就是确保我们与身边的人保持“和谐”,方法是让我们的信念与他们保持一致,并不时“轻推”我们一把,让我们为了群体的利益适当地控制自己的冲动。人的社交天性有非常深刻的生物基础,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它充实了关于“我们是谁”的理论,使之具体可行。(大多数人都只拥有一个可悲的、不完整的关于“我们是谁”的理论。)不过,当我们环顾四周时,满眼看到的往往是人们在各种快乐或痛苦的推动下自私行事,他们似乎并没有什么动机。确实,一代接一代,我们就是这么被教导的;而且自利确实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行为动机。尽管这是事实,但这绝不是人类故事的全部。只要我们睁大双眼仔细观察,就会看到很多无法用“自利是我们生存的唯一动力”这种理论来解释的行为。然而,我们一定要记住,之所以“无法理解”这些行为,只不过是因为我们仍然没有完全理解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造物。那么,知道了“我们到底是谁”之后,我们又能够做些什么呢?了解社会脑是一个有益的智力游戏,能够满足我们存在主义式的好奇心。虽然我自己一直都很喜欢挑战自己的智力,但是我也相信,理解人的社交天性的本质的意义肯定要比这大得多。事实上,我们一生中所做的一切、所归属的任何一个组织的绩效,都会受到关于“我们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影响。因此,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先想想大脑是何等让人惊喜,然后再想想这个惊人的大脑能够在多大范围内帮助我们变得更加社会化。然而,在当今这个时代里,依然有许多人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时间里(不论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还是仍然在学校里求学),都受到了头脑中这个非同寻常的社会化机制的干扰。在他们看来,这个机制只能让我们陷入困境,使我们无法有效地聚焦于手头上“真正”重要的任务。接下来的第10~12章将阐明这种观点错在哪里。事实上,当我们变得足够“社会化”时,生活中的几乎所有事物都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我们适当地重新调整机构和个体自己的目标,我们就可以变得更聪明、更快乐、更有效率。更多的钱并不代表更幸福人人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都希望自己健康快乐。社会也会致力增进民众的幸福和健康,因为快乐而健康的人更有效率,不容易陷入困境,也不会给社会带来太高的成本。哲学家杰里米·边沁以最大幸福原则为基础,强调最好的社会必定是“快乐”的总量最大的社会(相对于痛苦),从而开创了强大的功利主义思想。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也是人类自学会问问题以来就一直在问的一个问题:快乐而健康的生活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如果过去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错误的,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尽快了解这个事实,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未来给出正确的答案。1989年,有关机构曾调查20多万名大学新生为自己立下的人生目标。最后,从五花八门的目标中脱颖而出的是“一定要保证经济上富裕”。也许这些大学新生都曾经阅读过安·兰德(Ayn Rand)的小说《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书中的其中一位主人公大言炎炎地宣称:“金钱是一切善行的根源。”又或者,这些大学新生只是希望自己看起来不会过于与众不同。如果边沁关于痛苦和快乐的看法是正确的,那么岂不是只要有了大把的钱可以尽情享受就足以摆脱身体不适?想前往异国他乡旅游?想吃遍世界各地最好的美食?想离开地球、遨游太空?没有问题,这些事情你都可以做,但前提是,你的银行账户余额要足够大。毫无疑问,赚更多的钱确实是世界各地的人都很重视的一个人生目标,因为有了足够多的钱,你就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资源。但是,金钱真的能让我们快乐吗?几十年来,许多经济学家一直痴迷于这个问题,部分原因在于,在经济学界,个人和国家的收入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反映他们的福祉的客观指标,因为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真正的幸福是无法直接度量的。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假设又进一步导致许多人把金钱看成社会目的本身,而不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尽管“真正的幸福”不能被直接度量,但是“愉悦感”、“生活满意度”以及“主观幸福感”则是相当容易度量的。事实上,你需要做的只是问人们一些适当的问题,例如,“把所有的事情都考虑在内,你这些天的生活整体上让你觉得满意吗?满意程度如何?”今天问完一些人这个问题后,你可以过一年后再问这些人同样的问题,应该可以得到几乎完全相同的答案。人们对这种问题的回答基本会保持不变。处理金钱和幸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有很多,而且经济学家似乎把所有方法都尝试过了。几乎每一种方法都指向了同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金钱对幸福的作用比我们曾经想象的要小得多。接下来,就让我们仔细地探讨一下其中一种理论(而且这也是唯一一种证明了金钱与幸福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的理论)。如果以许多国家为分析对象,观察每个国家的平均福祉和平均收入水平,就会发现这两个指标是高度相关的——平均收入较高的国家的公民所报告的平均幸福感也较高。但是,这种分析无法告诉我们更多信息,因为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之间的差异也有许多。富裕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的个人自由、享受着更好的教育和卫生保健,而且富裕国家的司法系统也相对不那么腐败。国内生产总值最多只能代表可以更加直接地影响幸福的其他诸多变量中的一个或几个。下面,我们再来考虑一下检验幸福与金钱之间关系的其他方法。除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比较之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特定国家内金钱与幸福之间的联系。例如,“幸福研究专家”埃德·迪纳(Ed Diener)对数以千计的美国成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请他们报告自己的主观幸福感和收入水平。结果表明,人们赚多少钱与他们觉得有多幸福之间的相关性在统计上有显著意义;不过,总体来看,这种相关性仍然是非常微弱的:整个样本的幸福感的差异只有2%左右可以用个人收入差距来解释,而且这种相关性基本上都与高于(或低于)贫困线有关。如果你的收入水平在贫困线以下,那么多赚1000美元就会大大改善你的幸福感。但是,在你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额外的收入就只能使你的幸福感增加一点点了。还有一些人认为,研究收入与幸福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恰当方法是观察收入随时间的变化所导致的幸福感的增减。例如,在一项研究中,经济学家们考察了美国在1946—1990年间的收入水平的变化趋势,并将之与民众在同一期间报告的幸福感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如图所示。从图中可见,在控制了通货膨胀因素后,这段时间的民众收入增加了超过一倍,但是幸福感并没有增加。图 美国的收入水平与社会幸福感的变化资料来源这是一个惊人的结果,由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最先发现,后来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现在已经证明,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家都已出现,不过表现最显著的国家是日本。1958—1987年,日本人的实际收入增长了500%,他们的物质享受也得到了大幅改善(例如,汽车保有量从占总人口比例的1%提高到了60%),但是日本人自己报告的幸福水平在这30年里一直保持不变。面对这种结果,我不知道你的看法怎样,但是我却觉得这一切非常令人不安。我一直都在为了钱、为了更多的钱而努力工作,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深知,如果我可以赚更多的钱,那么我的家人和我都会更快乐。“金钱列车”能够把我们带到幸福的终点吗?经济学家对一些个人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研究,以便搞清楚个人收入水平的变化是否与幸福的变化相关联。但结果是,没有。许多人在10年之后收入增加了很多,而另一些人则下降了很多,但是幸福与这些变化无关。我的直觉告诉我,赚更多的钱会让我更快乐,但是我的直觉显然是错的。我并不是认为上述结果令人灰心丧气的唯一一人。大多数人都坚信,赚更多的钱是他们的主要生活目标之一。我们并不是为了好玩而去努力赚钱的;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相信更多的钱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然而,无数研究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更多的钱并不能让我们更幸福。怎么办?看起来我们一直都认错了目标。那么,那么多的人,甚至整个社会,又怎么可能错了这么久呢?我们到底错过了什么,以至于无法纠正或摆脱这个稀里糊涂的关于“什么东西能让我们幸福”的理论?当金钱与幸福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这个结论大白于天下之后,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试图给出合理的解释。心理学家指出,人类有一种倾向,他们总能适应新的环境(无论是更好的还是更坏的)。这就是所谓的享乐适应(hedonic adaptation)。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倾向能够保护我们,使得我们不会因负面事件一直闷闷不乐。然而不幸的是,同样的心理机制也让我们不会因正面事件一直心花怒放。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当那些幸运地中了彩票大奖的人在中奖一段时间后再接受访问时,他们报告的幸福水平并不高于没有中奖的同一社区中的其他人。点击书封,立即入手「夜读好书」栏目往后将每日晚间更新,由编辑们从数百本经典书目中精选呈现。在纷繁的世界中,让好书陪你度过一段深邃、宁静的晚间时光。好书夜读,让生活松弛有度~CHEERS CHEERS [email protected],拜托点下“在看”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NEIRO 官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